心定烦自散2025-11-17 00:00:01 来源: 中华网佛学综合 分享 微信 微博 ...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很清楚的说明了功德之内容!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菩萨之所以名为观世音,概括起来有三个原因:一由宿世志愿得名。《悲华经》记载,往昔宝藏如来为不眴太子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二由因中修行得名。《楞严经》中 ...
根据记载和发掘的资料,佛自己足迹所到的地方,主要是中印度;他的弟子们分到四方游化,可能更远一些;但是斯里兰卡和缅甸都有佛曾经到过并足印的传说。
从佛陀时代到如今,月亮都是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事物。《佛说月喻经》是施护法师翻译,其中佛陀就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是时世尊,告诸苾刍言: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
太虚大师一生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主张革新佛教,“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对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抗战时期,他凭着一副菩萨心肠、一腔爱国情怀、一份护生责任,奔走呼号,组织佛教界为抗战救国尽力。
阿罗汉 (Arahant)是修行者得到证悟的果位。到达这个果位有四个阶段:断除了见惑的叫做须陀洹果,即初果;进而断除思惑,按照其浅深粗细不同而有斯陀含果 (二果)和阿那含果 (三果);到了阿罗汉的果位 (四果),见惑思惑都己断尽,证得涅槃,堪受人天供养。所以阿罗汉的意义之一就是'应供”,这 ...
《净土》创办于1992年,是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的会刊,是专弘念佛法门的佛教刊物,现任主编为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经过数次改版,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指出,观念认同、制度适应、生活融合是历史上佛教中国化的三大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弟子:怎么扩大我的格局呢? 师父:来做个实验。把一大瓶水倒进一个小杯子里面,最后水流出来了,为什么呢? 弟子:杯子太小了。 师父:是水的问题吗? 弟子:是杯子的问题,我的问题,杯子和我的认知的问题。 师父:水倒不进去是空间不够大的问题。
道光六年(1826年),魏源会试落第,之后就开始“潜心禅理”。道光八年(1828年),他在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引荐下结识了钱伊庵居士,师从钱学习《楞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受益颇深。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