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来自加拿大。在中国,他可以说是个“斜杠中年”: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籍教师,是综艺节目嘉宾,也是一个“洋女婿”——其妻子、短视频博主张踩铃笑称他为“大胖媳妇儿”,受到众多网友喜爱。
近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10万千瓦储热型光热配建90万千瓦新能源光伏项目全面冲刺投产。
最近,《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让我们第一次得以窥见这场斗争在大脑里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故事的一方是脑内的“馋虫”,另一方是一种叫替尔泊肽的药物,它原本是用来治疗糖尿病和帮助减重的,但科学家后来发现,其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入——它能直接和我们大脑里 ...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启极地科学考察以来,每一艘科考船、每一座科考站都有气象保障团队。近年来我国加大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和设备投入,一批自主研发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于极地考察。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活跃度开始上升。与此同时,和流感相关的流言也在网络上出现,影响公众的预防行为和就医决策。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科学分析热传流言,助力公众理性应对。 近期,部分网友称,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
数智化赋能更是新兴产业的显著特点。走进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深蓝航天火箭总装基地,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的上百个零部件,正被组装成1.8米高的圆锥形火箭发动机。据现场工人介绍,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其主要组件由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一体化制造成型,成本低、效率高,异型结构更紧凑,交付时间也从半年大幅压减到10天。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关于当前行业发展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陈殿生。 记者:过去,我们知道机械臂也就是工业机器人会应用在工厂生产线上。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机械臂走进了日常生活,成为咖啡机器人、按摩机器人等。这种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价值? 陈殿生:这一变化看上去是机械臂的应用场景变了,但实际上,其背后的技术已发生了跨越式发展。 应用在生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充电设施空间布局将迎来怎样的调整?技术上会有哪些新突破?居住区充电将有哪些新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仅今年上半年就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 ...
据16日发布的《自然》杂志增刊《2025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2024年全球十大科研城市中,中国城市占6席,首次占据全球科研城市十强榜单一半以上席位。北京自2016年以来,一直居于全球科研城市榜首。 自然指数由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下属机构编制并定期发布,用于追踪全球科研机构在145种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医学健康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的贡献情况。 自然指数显示,2024年全球十 ...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丁怡婷、鲜敢)记者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7日,华电琼结风电项目在西藏山南市并网发电,机位点最高海拔5370米,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60兆瓦,安装12台风电机组,同步配套建设构网型储能系统。投运后,预计每年输送的清洁能源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本报广州11月17日电(记者程远州)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11月16日,中国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正式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这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由中山大学和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联合研制建设的大型科研仪器,致力于观测物质微观世界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填补了中国百毫电子伏以上非弹性中子散射的空白。
联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怀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要住得起、住得安心,居住还需要有烟火气和社交氛围。他表示,新时代的生活空间应自带时代气息与温度,“对年轻人而言,好房子,更应该是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的安乐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