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子学技术是一条可行路径,Lightmatter宣称自己打造了全球最快的AI芯片光子引擎,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光互联技术连接的3D硅堆叠结构。目前Lightmatter已经获得5亿美元投资,估值达44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5 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会,四千多家境外企业参展,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让这场全球瞩目的开放盛会再创新高。在笔者关注的技术装备展区,数智化转型成为跨国企业展示的核心关键词, AI ...
当天,百度智能云发布了全新一代昆仑芯和天池超节点,并宣布未来五年昆仑芯都将按年推出新产品,结合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持续打造更强性能的AI Infra,解决国内企业的算力供给问题。百度智能云还升级了以百度千帆为核心的Agent ...
其次是技术演进带来的新漏洞。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小型数据中心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这些设施往往难以达到大型数据中心的安全标准。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7万个各类数据中心,其中60%以上为中小型设施。
在机房建设项目中,地板承重问题往往被视为"基础中的基础",但恰恰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成为了众多数据中心运营事故的罪魁祸首。据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统计,约有12%的机房设备故障与地板承重不足或稳定性问题直接相关,其中施工阶段的疏漏占比超过70%。
技术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当我们还在为数据中心的算力密度、能耗优化而忙碌时,一个更加紧迫的威胁正在悄然逼近——网络攻击对核心业务的冲击。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量超过2500万台,针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同比增长了67%。
技术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但有一个数字却让整个行业如鲠在喉——据Ponemon Institute最新调研显示,数据中心平均每次非计划性停机造成的损失已达到916万美元,比五年前增长了38%。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我国在用数据中心设备中,运营年限超过5年的占比已达到42%,其中不少关键设备正处在性能衰减的临界点。更值得关注的是,IDC报告显示,设备老化导致的性能下降平均会造成15-25%的计算效率损失,这个数字在能耗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显得格 ...
近日,一位大牛 Thomas Cherickal,发表了一篇博客,阐述了一种新的编程范式。他认为,基于 MLIR 的 Mojo 无疑将取代基于 LLVM 的 CUDA,而且这种方式已经几乎可以在其他任何芯片上运行,包括谷歌TPU ...
2025年的数据中心将不再是单纯的“机房”,而是融合算力、算法、能源与安全的智能化算力中枢。随着异构计算、液冷散热、边缘计算、智能运维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数据中心将迎来全新的技术 ...
HBM的出现不但很好地提高了存储性能,而且也带来了更高容量的提升,已经成为面向AI计算的CPU/GPU不可或缺的存储产品之一 ...
虽然说英伟达的股价是在 2020 年之后开始逐步起飞的,但真正的历史原因却要追溯到 2006 年 Tesla 架构的发布和 CUDA Toolkit这两大技术突破中。 我们大家都知道英伟达早期是做显卡的,在我上大学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