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那个长期被嘲讽为“近乎玄学”的终极理论—— 弦理论 ,可能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实验“抓手”。这一重磅解读来自史蒂芬·霍金的博士生、现任伯明翰大学教授Marika Taylor,她于2025年11月12日在学术媒体《The ...
如果将李政道先生与艺术大师们的科艺跨界合作比作一支科艺协奏曲,那么他在1987年的两次创作就如同曲子的序章。这两次的成功经验,让李先生对于用艺术方式呈现科学原理的实践充满信心。在随后由CCAST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李政道先生开始邀请艺术家们介入到会议主题图案的创作中,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科艺创作之旅,涌现出了《无尽无极》《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等一系列科艺珍品。
邓煜,高中毕业于深圳高级中学,高中时曾获IMO金牌,并被保送进了北京大学。他在大三时(2009年)转学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还曾获美国普特南大学生竞赛最高奖的Putnam Fellow。2015年他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师从Alexandru ...
本文回顾化学动力学研究中两次重大的实验技术革命,它们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使科学家们得以在分子层面上“看”清化学反应过程。其中,华人化学家李远哲发展了通用型“交叉分子束”技术,他也因此与他的博士后导师赫施巴赫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凭借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