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李振国、徐希翔、薛朝伟、方亮、兰州大学贺德衍教授、中山大学高平奇教授合作在Nature上发表题为:“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hybrid back ...
2025年11月10日,苏州大学的科研团队再度引起全球科学界的瞩目。张晓宏教授、杨新波教授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Stefaan DeWolf副教授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Flexible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33.6% ...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本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线了 30 篇论文——11 月 10 日上线了 3 篇,11 月 11 日上线了 2 篇,11 月 12 日上线了 25 篇。其中,14 ...
科创要闻2025年第No.47期11月10日-11月16日本期要闻汇总人:曹妍过去一个月,多家科技巨头宣布投资欧洲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2025年10月27日,亚马逊表示未来三年(2025-2027年)将在荷兰投资超过14亿欧元,用于支持云服务(AWS)和零售业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AWS,亚马逊将为当地企业提供现代化的云 ...
降低载流子输运损失、提高选择性和最小化非辐射复合是提高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 研究组使用了一种与工业标准织构硅兼容的混合两步钙钛矿沉积方法,结合基于1,3-二氨基丙烷二氢碘化物的钙钛矿表面处理。该分子与钙钛矿表面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电子选择性接触处的大部分载流子浓度,从而减少了界面重组。 同时,这种场效应钝化增加了整个本征钙钛矿吸收体的电子浓度,从而提高了电导率并降低了输运损失。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因其超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而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有力候选者。然而,在反复的环境应力循环中产生的机械应力,仍然是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面临的关键挑战,容易导致界面剥离与器件性能衰减。
近日,南京大学朱鹏臣助理教授/朱嘉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殷骏教授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王敏焕教授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即引入苯甲脒盐酸盐 (BMCl)以增强晶格相互作用,来解决钙钛矿薄膜垂直方向上应力不均匀的问题,基于这种方法的钙钛矿单结 (1.67 eV ...
锡基钙钛矿因具有理想带隙、高迁移率和良好环境相容性,被视为最具潜力的无铅替代体系。然而,由于锡离子易氧化、晶体结构不稳定、界面缺陷多等问题,其性能长期停滞不前。长久以来,传统研究更多借用铅基钙钛矿的功能层来提高效率,很少有人另辟蹊径,彻底摒弃这些功能层,重新寻找新型的、和锡基钙钛矿更匹配的功能层来提升效率。